按Enter到主內容區
:::

banner 臺北市老照片主題展

:::
字型大小:

臺北人的後花園-陽明山

陽明山國家公園前身為草山的一部分,泛指大屯山、七星山、紗帽山、小觀音山這一帶的山區,於清末至日治初期,因治安敗壞土匪眾多,且山區交通不便,故反抗義軍多盤據於此,形成許多日後俗稱「土匪窩」的遺址,在日本人正式占領臺灣後,因其擁有高品質的天然溫泉等因素,北遷行政中心至臺北,並結合日本的郊外踏青、遠足、溫泉及賞櫻文化,將草山規劃為臺北的後花園。

1923年日本皇太子的蒞訪,讓草山地區自此奠定了歷久不衰的臺灣溫泉觀光勝地的地位,此後臺灣總督府在草山地區展開了多項的開發建設工程,如今日一般通稱的太子亭,即為具代表性的日式溫泉建築之一,並且開始營運北投及臺北間的公路客運,交通便利帶來了更多的觀光人潮,是當時北部主要的觀光勝地,於1927年更被評為十二勝之一。

在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,為紀念明代學者王陽明而改名為陽明山,並將臺糖的俱樂部整修為總統的私人官邸,分配附近20餘棟日式建築予相關黨、情治、軍事等單位使用,陽明山成為當時政府的重要決策中心,後經過多年規劃並解決土地資源糾紛,於1985年陽明山國家公園正式成立,因園內大量培植櫻花和杜鵑花,「陽明山花季」遂成為每年臺北觀光旅遊的一大盛事。

  • 發布日期:2024-04-29
  • 發布單位:臺北市立圖書館
回頁首